本文目录一览:
看了群聊天记录,我冒昧推荐简书
2020年,我买了一套房。因为买的是期房,合同约定新房2022年交付。我买房的目的很简单,只因现在的住房是2004年购买的,属于老旧小区的多层,上下楼只能靠爬楼梯的那种。而现在建造的小高层或洋房都是带电梯的,一来可以改善居住条件,二来为将来养老做准备。
交代这些,我只想说明现在居住小区的邻居大多是一些老面孔。不仅小区的邻里之间相互熟悉,而且以年纪大的业主居多。而现在购房的这个小区,业主大多相对年青,好多家庭是看中这里的学区才下手的。
这还要从新建的业主群说起,原先的小区是没有业主群的,小区有什么事全凭保安在楼下吼两嗓子或经过小区大门时告知。这个新小区,房子还没有交付,不知哪位好事者牵头建了个微信群,其验证审批程序比加入高端D组织还要严格。譬如,某天有人申请入群,首先要有人拉你,其次还要出具购房发票,当然不是当面出示原件,而是拍照上传即可。入群后还要按要求标注房号,易于识别,便于交流。
我这人天生自卑加怯生,所以很少在群里冒泡。眼看着队伍日渐壮大,加之好奇心驱使,我闲暇时也打开群里的聊天记录,看看未来的邻居都是些啥样子。据我目测,群里近四百号业主,其中有部分是一个家庭用足两个名额的,大多数业主跟我一样,长期潜水作业,只有为数不多的业主在群里冒泡,特别活跃的只有十个八个。
西西是一名女性业主,听声音大约三十五六岁。她不仅在群里公布了她的职业,中学语文老师;而且比较热心,别人有什么购房方面的困惑,比如办理公积金贷款之类,还有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她都热心解答。
由于在群里不方便聊来写作的话题,我加了她的微信,并推荐她来学习写作。理由基于两点,一是她有大把的时间,二是她善于表达。她当即表示奇怪,同时谦虚地说,“你叫我学写作,我哪有那个能力?”当然,人各有志,不必勉强。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我发现老毛病又复发了。写作习惯了没有明确的主题,信手由缰才觉得有话可说,如果限定主题则无从下手,文思堵塞。也许这就是写作的初级阶段吧!
爆红管了
早晨起来的时候把手机拿过来,翻了翻昨天晚上的聊天记录,业主群里边突然有一条消息让我猛的一惊原来是在隔壁小区,被检测出有阳性病例,本以为我们小区没什么阳性病例解封指日可待,却没成想因为这条消息让大家又陷入了恐慌,这又如戏剧般的如何才能解封,又轮后封闭了,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什么时候能够复工复产,让昔日热气腾腾的城市早日恢复以前的繁华景象,而不像现在一样道路上静悄悄的,天空中连一只鸟都没有,死气沉沉的一个城市,让人心里边很是荒凉。这种情况估计到五一能结束吧,希望五一的时候能够解封,然后回到老家看看父母。最近亲朋好友也发来信息询问疫情情况,只是简单的偶尔的聊了几句,主要是怕他们过于担心,其实疫情对我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月没有收入,因为平时我本人也是不爱出屋比较宅的一个人,喜欢安静的地方。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现在每天的生活有规律,自己把生活安排得非常的紧凑,早起洗漱吃饭,学习娱乐,锻炼身体。而且在8月份还有一个考试,所以接下来的时间要全身心的准备考试而不能浪费时间,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守住内心不忘初心,坚持自己所坚持的,而不要顾及旁人怎么说怎么看。
感受业主群的妙趣
疫情期间,小区里处处建群,为了能顺利生活和获取信息,我也入了三个群。一个是卖东西的团购群、一个是天天上报抗原结果的楼道群、还有一个是小区业主群。
要说最活跃最有趣的,那肯定是小区业主群,群里人数众多,各种信息也多。
刚开始处处气氛紧张,群里说的最多的就是小区里哪幢楼出了阳。有人发了小区平面图上来,又圈出有阳的那几幢,还连了线,结合风向做出简单分析,搞得跟看股市涨跌图一样。
几天一过,最大的吃喝问题搬上台面。群里到处是问有没有团长开团的,或者谁家有奶粉、尿不湿可以互相支援应个急。我发现群里热心人真是挺多的,扪心自问,如果我有别人需要的,在这种时候一定也是能帮则帮。
后来情况转好,群里气氛也变得悠闲,开始成了聊天群。我一会会儿没看,再打开,已经几百条聊天记录了。翻翻看看貌似体育方面聊的最多,而且偶有争论,看来小区里的资深运动爱好者不少。到了晚上,还有不少人互相提醒看抖音跳操锻炼的,像是运动者找到了组织。
再后来大家被关的时间长了,开始有抱怨声出现,发牢骚的,想给居委提建议,打听最新情况的都有,也有群友出来安抚他人的。
突而有一天,群里有人提议给志愿者捐物资以作感谢,于是开了捐款接龙。群里的成员们纷纷捐款,我也进去助力,第二天再看,接龙人数已经过千,捐款总额已经过万元了。这钱后来被发起者全买了口罩和保护服捐了出去,具体操作不清楚。不过这些防护物品本来是由街道下拨的,也不清楚大家捐上这笔钱有没有让志愿者们额外受益,我原先还以为会买点生活物资发放给辛苦的志愿者们呢。
再一天晚上进群,讶然发现群里居然在吵架,而且是四对一互相狂喷。我好奇地翻到前边想看清原委,原来是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区居民想团咖啡,因为人少,凑不够数,便发到我们小区业主群里求一起团。我们群里有个姑娘不乐意,她楼里才一个居民因为团购变阳性,而且这个咖啡团又不是正规商家的,也没经过居委同意,她就跑去对方咖啡团里劝。然而劝无果,她便开骂咖啡团长是傻狗,骂完便溜了——退了群。对方也不是好惹的,找来我们群里,然后又接二连三拉进了朋友,开始了四对一的骂战。双方脏话迭出,也没个人劝架,倒是有个人一直在发穿着旗袍的大胸美妇短视屏和照片刷屏。这三方连着发了好几十条后,终于有群友忍不住开口,倒不是劝架的,而是要那第三方别再发视屏的。我深有同感,太反感那些东西了,引起强烈不适。第三方愤愤地答复说他是来劝架的,发那些视屏是为了“硬隔离”,而我们群里居然不看美女图宁可看女人们吵架,真是“重口味”,不懂得欣赏美。然而让他别发的群众们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我心想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潜水观战啊,不由暗自好笑。后面战局越骂越脏,小姑娘以一敌四丝毫不慌,反正也不是见面对殴。有老成持重的看不下去,便提议让他们双方另外开群较量,也有唯恐不乱的说干脆约出来大家面对面挑一场,还有认识群主的,说这就打电话通知群主来清场。又过了一会儿,群主终于来了,说再吵就全都抱出群。群里人起哄说吵架的都是女的,抱就算了。群主说完后那几人没了消息,不知道是偃旗息鼓了还是真被移出群。于是后面满满的众人发言,都是清一色的“群主威武”!
今天进群看,刚好大家在聊疫情解除后的各种期望。有人说估计那时这个大群就要解散了,说完立刻有其他人提出不该解散这个群,有群在不寂寞,能找着人聊天。另一人说不解散群还别有用处,以后选举业委会什么的,能在这里互通消息,了解情况。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大家的附议。
是啊,这个群陪着我们度过了这么些日子,大家虽然没见过面,却仿佛都不陌生,彼此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渐渐熟悉,成了不曾谋面的朋友。我也是衷心希望这个群不会被解散,这种特殊时日里,真的是应验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也由此倍感这个群的亲切与难得!
上海一业主把一箱可乐放大厅分享,疫情期间小区居民之间应该如何互助?
上海浦东某小区内一位业主孙先生,主动拿出了12瓶可乐,放在楼栋大堂共享给邻居。随后几日,这12瓶可乐开启了一场“以物换物”的奇妙之旅。第一个下楼的是邻居肖先生,他拿走了可乐,留下了一罐辣酱,并在微信群里留言:我拿了一瓶辣酱换走一瓶可乐。随后,邻居毛先生又带来一瓶牛奶换走了一罐可乐,并留言:奶换可乐,大家注意营养均衡。
很快,一场无偿的可乐分享,变成了暖心的接龙置换。有人贡献了蔬菜,有人拿出了肉类,有人翻出小朋友的盲盒玩具,还有人提供了小狗的纸尿裤……物资越换越多!“抢手货”小葱也被加入置换物资,有趣的是,取走小葱的业主还剪下葱根,种在土里还了回来。热心邻居干脆搬来置物架,将“小卖部”精心打理分成生鲜、干货、日用、饮料等多个区域,供需要的人随时取用。
此前上海居民曾发视频戏称,烟酒是硬通货,可乐是食物链顶端——可换万物。在孙先生分享可乐后,业主群居民也玩笑道“自己已经到了必须要服用可乐的时候了!”开启这项“以物换物”风潮的是业主肖先生。他拿了一瓶辣酱换走了可乐。王女士也告诉九派新闻,肖先生开启风潮后,大家兴致高涨,“毕竟是硬通货嘛”,还听说有小朋友在走廊大呼“可乐我来啦!”
很快,一场无偿的可乐分享,变成了暖心的接龙置换游戏。有人贡献了蔬菜,有人拿出了肉类,有人翻出小朋友的盲盒玩具,还有人提供了小狗的纸尿裤……物资越换越多!不少热心邻居还干脆搬来置物架,分成生鲜、干货、日用、饮料等多个区域,供需要的人随时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