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你能不能借我八百块钱然后十分钟后我在还你[皱眉]?
如果一个人这么跟你说的话,我建议你千万不要借钱给他,十分钟之后就能还你,为什么要现在借呢?等十分钟不就行了
在借我点钱可以吗,亲爱的,礼拜五发工资一起还给你怎么回?
这得看关系如何?人品如何?借钱得看有没有偿还能力。如果不想借给她就告诉她你没钱,如果是有钱可以借给他,你可以问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急事,钱又借的不多可以帮。
当男生问你能不能借我一点钱该怎么回答?
那一个男生的话,问能不能借一点钱的话?如果是我的话,肯定是不借。
你能借多少如何巧妙的说
在生活里,向别人借钱是一件挺难的事情,但令人滑稽的是,不借钱给别人的同时又不伤和气更难。
这里的一个度,把握好了,你们之间还是朋友,把握不好,他可能就成了在背后嚼舌头的人。
赵继伟和刘同是很多年的朋友了,有一天,赵继伟向老友刘同开口说道:“最近情况有点糟糕,能借我点钱吗?”
“想要借多少?”刘同有点尴尬,不由自主地问道。
“能不能先借3万?”赵继伟开口道
“我现在的环境也不是很好,拿不出三万,我先借你5000吧,你用着先,你看怎么样?”
“5000不够啊,这么多年交情了,能不能想想办法,借多点给我?”
“那我想想办法吧......”
事实上,这样讨价还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即便刘同借足了三万,赵继伟也不一定会觉得感激,他会想:“这点小钱都讨价还价,我们的交情,原来还比不上这点钱。”
所以如果朋友想跟你借钱,不要下意识地说:“借多少”,因为这是一个很糟糕的说法。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也无法做到,别人想借多少就借多少,但你的第一反应是:“借多少钱?”,就是一个大的错误“。
因为当你把这句话说出口,你也就失去了拒绝借钱的绝好机会。
如果多年的老友开口借钱,一上来就把话题集中在了借钱的金额上,省事倒是省事,可在赵继伟看来,这样的谈话走向是在暗示自己:有戏+还能多借点。
一上来就拔高了借钱人的期望值,可结果是,只能借一点点,那么借钱人的心理状态一下子从顶峰降到谷底。
他会有这样奇妙的想法,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借钱给我的打算,你为什么要问我借钱的金额?
既然你开口问了,那多多少少能缓解一下我状况,可现在你只借那么一点点,是在打发要饭的吗?
刘同本来是好意,可最后的结果大概是,刘同把钱借给了赵继伟,但没有收获任何的感激,而赵继伟借到了钱,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也不会高兴。
别人找你借钱,你开口就问“想借多少”,大错特错你应该这么说
要知道的是每个人在借钱的时候,心里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情感金额”,在这个人情社会里,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每个人都可以等价于一个数值,这个数值的高低,与关系的亲密与否,人品的好坏有关。
近亲、朋友、关系好的、觉得可靠的人,可以借就会多借点;远亲,关系不怎么好的,人品没有保障的,或者担心借出去的钱拿不回来,就算是借都会少借点。
例如,平时不怎么联系的朋友,突然来借钱,我们心里觉得最多借个一两千的,对方还就还,不还也不用上纲上线,慢慢催就是了。
如果是平时关系还不错的亲朋好友借钱,我们就会根据实际,看看借多少合适,不过如果借的太多了的话,自己也很心疼,每天还想着对方啥时候还钱。
这个“情感金额”是埋藏在自己心里的,不能说出口,因为同样的,在别人心里,也有一个他认为的“情感金额”。
所以尴尬的是什么?当别人跟自己借钱的时候,他认为的“情感金额”,与自己心里的“情感金额”是有一定偏差的,而且在很多时候,自己认为的“情感金额”会更低。
因此,一旦关注的重点变成了“借多少?”,两人的关系就已经开始变得微妙。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交情一旦按照金额来计算,甚至有时还会讨价还价,结果就会变成两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损失的那一方,心生不满。
况且日后,说不定一个不想还钱,一个催促着要还钱,再好的交情都会在这种关系下,走向破灭。
所以当别人要求借钱的时候,第一步是“不要问借多少钱,而是问‘为什么?”分层次的去拒绝,先不要在意金额,而是先关心原因。
差别就在于,当你说“借多少”,问题的焦点就落在了自己身上,无论对方说出一个什么样的金额,下一步就是看你借不借吧。
可如果你先询问原因,问题的重心就还是在对方身上,对方会说出自己的原因,讲出自己的理由。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体现自己关系对方,还能给自己一个时间缓冲一下,想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