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思政是不是比较简单
专接本思政考试考的都是大学的知识,和高考也完全不是同一类考试,总体来说考试不难都是基础,你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复习是没有问题的,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如何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向从“隐性引导”向“显性引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教育者”向“宣导者”、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从“单项灌输式”向“双向沟通式”的三大转变,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人人都是“思政宣传者”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发电企业职工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等趋于多元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 “五偏”要不得 目前,一些国有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五个“偏”,即认识上偏浅,内容上偏虚,实践上偏软,方法上偏硬,投入上偏少。 一是认识上偏浅。不可否认,在国有发电企业中,仍有不少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肤浅地认为政治是“空的”,思想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既发不了电,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觉得抓生产是非完成不可的“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可做可不做的“软指标”,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额外“包袱”,避之唯恐不及,即使落实起来,也是“走过场”。 二是内容上偏虚。不少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怎么开展”、“开展成什么样”做不到心中有数,有些人在工作上习惯于依赖上级布置,按部就班地执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在工作内容上“虚对虚”、“空对空”,与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扣得不紧,与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贴得不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抓得不紧,空喊口号,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致出现“工作反复搞,成效不明显,问题照样出”的怪现象。 三是实践上偏软。由于一些基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兼职的,或者“一岗双责”,受精力有限的影响,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形成“有人说、无人管、缺人干”的现象,工作力度偏软,执行力低下。 四是方法上偏硬。在开展思政工作中,有些人居高临下,将职工群众贴上“被教育者”的标签,拿不出平等沟通的姿态,不深入基层,不走近职工,习惯坐在办公室“发发文件”,“打打电话”,生硬地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和“对症下药”,导致绝大部分干部职工对思想教育、政治学习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五是投入上偏少。近年来,火力发电企业一直在“市场煤、计划电”体制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投入也就难免捉襟见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工作开展的效果,导致思政工作吸引力、影响力难以提升,更难形成“品牌”。 当好“四角色” 加强和改进国有发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思政工作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当好排头兵,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上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科学发展的有力武器。国有发电企业要突破当前困境,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必须从解放人的思想开始。 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思想的先行者、理念的传播者、真理的领跑者,更要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创新求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科学发展大棋盘,实现“目标同向、安排同步、措施同保、考核同时、责任同担”,这样才能形成战略目标,才能形成工作部署,使抓思想政治工作像抓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一样重要、一样具体、一样针对、一样实在,在与企业管理体制“两融合、两促进”中进一步挖掘和放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二是当好贴心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步子迈下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笔者认为,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步子迈下去,深入基层,放低姿态,俯下身子,在倾听中熟悉,在平等中交流,在互动中引导,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平易近人、喜闻乐见,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可亲可信、入脑入心,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株洲发电公司就是通过开展基层调研活动、开设“我有话对领导说”网上信箱、开展“领导访谈”活动、建立职工合理化建议在线提交系统等一系列举措,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着力在“答疑解惑”上下功夫,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在企业内部营造了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是当好开拓者,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立起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笔者认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品牌。在新的形势下,要扎根思想政治工作沃土,把创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不断开拓进取,探索求变。在思路上,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在内容上,要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在形式上,要由“教育型”向“沟通型”转变;在效果上要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在创新求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在系统中叫得响、推得开、上档次的思政工作品牌,提升工作影响力。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企业就结合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摸索出了如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向从“隐性引导”向“显性引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教育者”向“宣导者”、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从“单项灌输式”向“双向沟通式”的三大转变,探索构建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人人都是“思政宣传者”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思政工作品牌,走出了一条富有株电特色的思政工作新路子,在企业装机容量不断萎缩、内外发展环境持续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确保了企业的和谐稳定,荣获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称号。 四是当好培养者,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壮起来。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主体力量。“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要建立政工队伍完善的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政工干部既要做好工作者,又要当好学习者和培养者。要将强化政工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岗位培训等方式,对政工干部进行“业务充电”。要根据企业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大培训、大调研、大整改、大服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政工部门创造力、执行力、实践力。 由于不少人认为在企业中“搞技术,有前途;干政工,没出路”,使得一些企业的政工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政工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分专业、不分工种、不分年龄地把那些思想活跃、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热爱政工工作的员工选拔到政治工作岗位上来。同时,建立科学的利益激励机制,提高政工工作者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确保年轻政工干部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政工干部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牵动全局,事关长远。当前,国有发电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持续加强和改进,把国有发电企业这一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继承好、实践好、发挥好、传承好,为企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为中国大唐集团株洲发电公司党委书记)
如何做好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爱国情感、较强的法制观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 我们的教育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这些素质中德育是关键。一个人有德无才固然不可取,但有才无德则更为可怕,对社会的危害也就更大。有些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比较模糊。还有些学生学习不求上进,思想上不求进取,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帮助他们澄清思想,提高知识,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热爱生活和积极向上的情操。
2. 思想政治课是增强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推进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从小学到大学,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一个人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国外,热爱自己的祖国是衡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政治课教学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带动思想品德教育,它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可爱,增强其强烈的爱国感情,从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3. 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法制观念的最好阵地 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对法律的理解,成为遵法守法和维护法律的模范。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向学生讲授《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经济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常识,明确法律的强制性,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也侵入到我国,对公民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必然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真正按法律要求去做,从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课虽然重要,但抽象理论比较多,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1)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在传统和常规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凭借语言传授知识,这种单一授课法容易使学生厌倦,出现上课走神,甚至睡觉的现象。所以,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样手段,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收到好的结果。例如讲《关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时,利用图片数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对比分析,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也容易接受。
(2)要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感到了需要才愿学,感到迫切需要才认真学、主动学,才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在讲课中使他们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逐步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人际关系”、“友谊和爱情”都是学生平时思考的热点,怎样建立起崇高的友谊,如何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在讲课中,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和爱情观。正因为教师的分析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学生感到学了有用,所以愿意学。
(3)要与学生增强感情。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感情好了,学生喜爱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老师传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常在课后和学生聊天,使学生无所顾忌地谈自己,把自己在上学时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讲给他们,希望他们以后加以借鉴,老师对学生敞开心扉,学生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这样的授课,才能取得成功。
对思政课的理解和看法
一、何为课程思政
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专业课(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课程的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为什么要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没有“德”育,不能没有思想政治的内容。在课程中融入思政,也是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讲授课程,是教书;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育人,而课程思政,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课程中无思政,只教书不育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广大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三、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为了落实国家教育战略的调整,各高校要在学校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提高课程思政认识,培养课程思政的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施课程思政工作。
1、号召广大教师要关心时事政治,加强思政学习,养成阅读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的习惯,及时学习《学习强国》新推送的内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2、群策群力,认真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整合学工系统、教学系统课程思政资源,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建立由该班级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党员教师组成的课程思政混编协同团队,线上线下进行交流研讨,提出问题,并讨论相应的对策。除了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团队,还应建立以专业课程为单位的专业课程组。该组负责研究制订专业课课程思政标准、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制订课程思政学期计划,明确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教学方法。专业课程组备课时,不仅要备课程,还要备思政,确保思政内容进专业课教案、进专业课课堂、进专业课考试卷,同时,学期末要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心得分享与交流。
3、建立课程思政激励约束机制,构建课程思政生态。首先,各学校不仅要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而且,要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其次,修改各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教学大赛相关评审标准,凡是课程中无思政内容的,一律不得评审为精品课程和在教学大赛中获奖。再次,各学校要加紧课程思政教材建设,争取省(市)级重点思政教材和国家思政规划教材,使之成为思政教材的精品。另外,还要加强课程思政课题立项与研究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发展。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的思考
首先,提升师德修养。
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应着眼于立德树人。大学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要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首先自己要不懈地“立德”,才能更好地“树人”。大学生大都进入成年(年满18周岁)或即将进入成年,他们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观察往往重于对教师道德言论的倾听。大学教师不但要“学为人师”,更应“行为世范”。
第二,强化育人能力。
《意见》要求“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育人”相当于“立德树人”中的“树人”,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狭义的“育人”相当于“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位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曾经指出:“少数教师没有统筹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高校各学科教师都有在思想道德方面育人的责任,应该不断强化自己的德育能力。
第三,提高教学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教学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它包括教师的“教书(讲课)”水平和学生的“读书(学习)”水平。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后者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有些教育研究专家强调,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水平,不仅要看老师教得好不好,而且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大学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既要给人以真理,也要给人以方法。思政课传授方法,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从受教育者普遍面临的人生问题入手,为他们提供树立人生理想、进行人生设计、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之路。再则,引导他们把对社会问题的感性关注上升到理性分析,帮助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等政治理论的有关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做一个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公民。最后,为他们提供一些解决专业问题的方法,满足他们掌握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创新成才的高层次需要。
第四,增强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增强创新能力。
在政治理论教育中,教育者讲述本人新的科学见解,往往比单纯解释前人创立的理论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应当使今天的思政课教师受到启迪。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有发展政治理论的权利和义务,因为真理包括社会科学真理的发现权并不只在少数杰出人物手中。
第五,发扬进取精神。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可视成果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督促学生。只有积极进取,才能青春无悔;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出类拔萃。
总之,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应该具有知识分子的使命感,900多年前活跃在中国学术舞台上的张载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大学教师理应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高金华,《教师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育与出版》2014年第24期(12月15日出版)第36~37页。(编辑:刘倩辰)
(回答完毕,若有价值,请予以采纳)
高校的思政课,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听?问题出在哪里?
不喜欢听的原因主要是书本内容十分枯燥,老师讲课照本宣科。问题主要出在。现在在大学生活中,学生课业比较繁重,在上课期间,学生不但要完成专业课学习,还要竭尽全力地掌握好专业课知识,所以说,思政课作为大学考察课,很多学生不愿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