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私自在朋友圈曝光老赖违法吗
- 2、一个老赖欠我的钱不打算还了 我准备在网上曝光他的姓名、照片和手机号 是否会有法律风险
- 3、朋友圈公开老赖个人信息违法吗?
- 4、有人欠钱不还,在网络上公布他的信息算不算违法
私自在朋友圈曝光老赖违法吗
有可能犯法。“老赖”们的详细资料属于个人隐私权,如果是以其行为违法为由对他们的隐私进行披露,即“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的规定相违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个老赖欠我的钱不打算还了 我准备在网上曝光他的姓名、照片和手机号 是否会有法律风险
在网上曝光老赖的个人信息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涉嫌违法。应该采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收集相关证据去法院起诉。
从诚信的角度支持老板,是因为老赖不讲诚信,欠钱不还,作为受害人,对他们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曝光,是对他们不讲诚信的惩罚,这样做有利于惩罚失信者,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从维权的角度反对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曝光了老赖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作法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涉嫌违法,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为了避免争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避免自己受到法律的惩罚,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散布他人隐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出五日以下拘留或500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朋友圈公开老赖个人信息违法吗?
朋友圈公开老赖个人信息侵犯了他人的个人隐私权,属于一种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朋友圈公开他人信息会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隐私就是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禁止他人干涉的纯个人私事。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主体应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隐私权的目标是保持人的心情舒畅、维护人格尊严,而且,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是存在于权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权利,亦即以权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为标准的权利。人格权最明显特征在于其非财产性,企业法人的秘密则是与企业法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是企业的一种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有人欠钱不还,在网络上公布他的信息算不算违法
网络上公布他人信息是违法的。公开他人信息属于侵犯他人隐私,要承担侵权责任。每个人都是有隐私权,隐私权也不能被他人给侵犯。欠钱不还应该用法律手段讨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十六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扩展资料: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