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诚信黑客,黑客接单平台,专业黑客在线接单,信誉黑客接单,黑客高手

关于黄同学和毛先生完整聊天记录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湖南大四学生线上求职遭HR恶意侮辱,事件的起因是怎样的?

大学生在网上联系上了某公司的HR,在聊天的过程中这位HR得知大学生是湖南某大学的学生后出言侮辱。大学生求职是很常见的事,特别是大四的学生,因为马上面临着毕业,毕业后如果还没有找到工作就意味着要离开校园四处漂泊,所以很多学生在大四就开始在网上投简历,希望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最差的结果也就是不被公司录用,而湖南的一位大学生却遇到了没有素质的HR,不被录用不说,还要接受对方言语的侮辱。这位大学生随后在平台上投诉了这个公司,平台也打电话道歉,并关停了该职位的招聘信息。

一、黄先生在网上求职遇到某公司HR毛某。

黄先生是湖南工商大学的一名学生,临近毕业黄先生一直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希望在毕业之前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让自己稳定下来,这应该是大部分大四学生的心境吧。在某个招聘网站上,黄先生通过私信的方式联系上了某公司的HR毛某。

二、HR知道黄先生是湖南某大学的学生后对其出言不逊。

黄先生联系毛某是因为想要得到一份工作,但是在聊天的过程中,毛某对黄先生的态度却很不好。从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到,一开始黄先生问了毛某一些基本的问题,当毛某得知黄先生的大学没有组织实习时,开始攻击黄先生所在的大学不靠谱,黄先生也被惹怒了,想要结束聊天,此时毛某却回了一句:垃圾终归是垃圾。

三、不管面试能不能成功,对面试者应该保持基本的尊重。

其实面试能不能成功跟很多因素有关系,但是对面试者进行言语攻击显然是不妥当的,HR应该对面试者有基本的尊重。

恰同学少年中毛主席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背的那段话是什么

少年中国说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附: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著·全文:(一九○○年二月十日)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候门似海珠履杂沓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渐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自余历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诺,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欧罗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使走无常当医生,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不期而遇的夏天》:黄四毛一次次被打脸,还踩在皮鞋底下,为什么会这样?

黄四毛一次次被打脸,还踩在皮鞋底下,因为他也是留守儿童的一员,父母不在家,被人欺负是很常见的。一场温暖的现实主义电影,卑微且渺小,真实而伟大;不期而遇的孤独碰撞出温暖的火花,彼此治愈和救赎。因为自己做过几年留守儿童。对于这类题材的电影,颇有些感同身受的意味在里面。

“留守儿童”这个词很沉重

“留守儿童”这个词很沉重,“老实人”这个词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贬义。聚焦社会底层的片子很少,这是其中一个。水生和四毛的情义对于我来说已经超过了“兄弟”,他们是亲人是彼此的救赎。“老实人”爆发的时刻,我在想他究竟怎么忍受了这么久?怎么去做出不像自己的事情?这么做的后果他是否考虑过?

没期待能拍这么好,演这么真

没期待能拍这么好,演这么真,两个既羸弱又坚韧的弱者在那个夏天不期而遇,谱写一出焦灼忧伤怅然的小奏鸣,跟观众的不期而遇也在夏天更悠长,多少年来,中国的根骶何曾改变过多少。主创们对还原中国风土的精准让人不得不折服。而且,听得出来导演和主演也都很有自信,因为那些颗心的热情有不灭的理想在其中闪光。

不期而遇让一个留守少年与留守大叔相遇

不期而遇让一个留守少年与留守大叔相遇,相似的遭遇让两个有缺失的灵魂彼此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有过一段开心的过程。四毛叔内心也不过还是一个少年,一直在逃避长大这件事情,做起事来还像个孩子,做一做发财的白日梦,幻想一下曾经的女同学。但少年们终究还是在误解与相互帮助中长大了,这个夏天对他们来说还不错。

同学们都把眼睛注视在黑板上,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修改病句?

需要学习资料的可以留言或私信哦

五年级修改病句专项练习

一、病句的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 :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例: 他受坏思想的影

响,走上了犯罪。

2.搭配不当: 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

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

3.用词不当:即句子里

4.词序颠倒 :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例:历史博物馆里

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5.重复罗嗦: 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

对的错误想法。

6.概念不清 :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7.前后矛盾: 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8.分类不当 :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

红柿等蔬菜。

二、 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1、读句子、理句意

2、查排审、找病因

3、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三、修改大练兵

分类练习

(一)成份残缺:

1.光荣的成了中国共产党。

2.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3.大家在操场上愉快地做。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5.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6.盖起了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2

7.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8.老师和我们在操场哂纳感做老鹰捉小鸡。

(二)用词不当

1.我们热烈庆祝小红同学被评上“三好”队员。

2.这座桥不但坚硬,而且美观。

3.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4.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5.上课了,徐老师举了不少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6.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7.我们一定坚持光荣的革命传统。

8.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9.犯了错误,要决心改进。

10.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11.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导是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12.锯是鲁班发现的。

(三)搭配不当

1.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2.“六一 ”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 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

4.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四)重复罗嗦

1.大约有50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会议。

3

2.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个同学们。

3.我才不怕这些坏蛋们呢?

4.弟弟拿着一束美丽、漂亮的花儿。

5.五颜六色的彩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6.他是咱班最爱劳动的劳动积极分子。

7.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8.广场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工人、农民。

(四)词序颠倒

1.黄继光献出了自己光荣的生命

2.他从挎包里取出了一叠厚厚的人民币。

2.妈妈只见在台灯下看书。

3.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

4.爷爷过的一生都是俭朴生活。

5.我们要发扬并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五)概念含糊

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2. 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3. 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

4. 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

(六)前后矛盾

1.我的数学作业本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题计算还没算出来。

2.这次期末考试,我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4

3.我可以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咱班陈红做的。

4.同学们的作业基本上都交齐了。

5.傍晚,教学楼灯都熄灭了,只有六( 1)班教室的灯还亮着。

(七)指代不明

1. 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 “上课要积极发言。 ”

2. 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 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4. 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综合练习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4、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5、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6、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

10、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1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12、《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13、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5

1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15、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16、《科学画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17、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1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20、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2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

22、经过教育,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23、墙上的挂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24、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25、草原把夕阳照得五彩缤纷。

26、《小学生数学报》和《少年报》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27、王老师被光荣地评为“模范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28、我们大摇大摆地走在山间小道上。

29、我们要不断改善缺点,发挥优点,取答得更大的成绩。

30、经过努力,王小明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31、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32、这篇作文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

33、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34、同学们都要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35、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土地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6

36、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37、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38、我回想起过去的往事。

39、我不禁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40、沿街摆满了莴笋、韭菜、鸡鸭和农副产品。

41、平静的湖,一只小船迎着狂风向岸边驶来。

42、今天是第一天开学,他穿戴的都是新衣服。

43、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终于克服了困难。

44、10 月 13 日,终于戴上了红领巾。

45、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46、小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47、这个问题引起来大家的沉醉。

48、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 “模范班主任 ”的称号。

49、《上下五千年》这套书,看过后增长了不少知识。

50、中队长交给我的任务,已经顺利地实行了。

51、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中外闻名的古建筑。

52、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53、半个学期来,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5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55、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明显提高了。

56、看那熟练的动作,他大概肯定是个专业运动员。

57、大雁塔附近的曲江游览区风景很美观。

7

58、小刚数学考试得了 100 分,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欢笑。

59、老师夸耀我们班上的纪律好。

60、雨哗哗地下着,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61、他写的小说已经在晚报上连载发表了。

62、王老师亲切的教导、慈祥的面容,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63、新年到了,他穿上了新棉袄和帽子。

64、我们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

65、一场雪过后,院子里飞来了许多数也数不清的小麻雀。

66、今天下午,全校师生和我们班同学在操场上集合。

67 、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68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69 、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 “市先进班主任 ”的称号。

70 、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71 、 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72 、 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73 、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74 、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75 、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76 、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77 、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

78 、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8

百题训练

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3.他穿了灰色上衣 ,一顶蓝帽子。

4.一进幼儿园 ,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5.大扫除开始了 ,男女老少都参加 ,男的干重活 ,老的少的干轻活。

6.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优美。

7.夏天的庐山是美丽的风景。

8.小王用的毛笔写字非常漂亮。

9.她焦急地等待着汽车开来的方向。

10.列车沿着铁路在戈壁 滩上奔腾。

1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12.劳动开始了,男的女的都参加,男的、年轻的干重活,女的、年老的干轻活。

13.秋天的田野一片迷人的景色,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碧绿的麦苗 ,多使人喜爱呀!

14.我们班的好人好事和李刚助人为乐的好事,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15.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大地映红了。

16.所有的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植树劳动。

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8.妈妈的工作养成了认真的好习惯。

19.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不会做。

20.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21.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手拉手”的热潮。

9

22.我校分别在教室里和球场上举行篮球比赛和智力竞赛。

23.在“庆祝元旦”联欢会上,我们班上演出了文娱节目和舞蹈。

24.邻居家的小弟弟不仅年纪小,而且很懂事。

25.国庆节的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非常热烈。

26.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27.早稻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28.我忍不住不禁 笑了起来。

29.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30.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31.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32.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33.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34.他喊他出去玩。

3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36.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37.乌云和大雨一起从空中倾泻下来。

38.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39.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40.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4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4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3.我们在学习上应该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10

44.《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45.两个新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46.这些作文题目的范围比较困难。

47.江明这学期努力学习 ,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48.老班长热气腾腾地端来了一碗鱼汤。

49.我在花坛旁闻到了醉人的花香和漂亮的蝴蝶。

50.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5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52.这本书有声有色。

53.妈妈给我买了三本书籍。

54.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55.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可自己的错误。

56.丁小兰努力学习,老师经常夸耀她。

57.李小明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58.我一定要做好一个受小朋友欢迎的辅导员工作。

59.小组会上,大家互相做了自我批评。

60 王清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61.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6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

63.我断定他大概是郑平的哥哥。

64.会场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65.小华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子向学校走去。

11

66.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67.这里的风景美丽,优美,好看极了。

68.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价格减少了。

69.小刚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70.前天傍晚下了一天的雨。

71.怀着崇敬的心情,祭扫了烈士墓。

72.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

73.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 很美丽。

74.万里长城、赵州桥 、黄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7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6.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敏拾金不昧的好事。

77.大林经常一贯地为班上做好事。

78.一进公园,就看见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

79.高大的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矗立在祖国大地。

80.我爱看《儿童时代》《儿童故事选》和课外书。

81.林萍一向刻苦学习,在这次考试中居然取得了好成绩。

82.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

83.谁在那儿放了一枪,吓得鸟儿几乎全飞走了。

84.“六·一”联欢会上的气象十分热烈。

85.这时,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黑板上,看老师演算。

86.姐姐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全部告诉我。

87.春天到了,种子长叶,生根,发芽。

12

88.只有雨停止,我们就到公园去。

89.盼望已久的故事书即将终于到了,同学们快乐极了。

90.登山队员在陡峭曲折的山路上昂首阔步地前进。

91.小明刻苦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92.老师们爱戴我们每个学生。

93.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94.在这次区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95.老师耐心学生。

96 下课了,校园里顿时一下子就沸腾了。

97 他顶着寒风和冰雪艰难地走着。

98 火红的枫叶在春风中摇动。

99 他写出了一份非常仔细的报告。

100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牛等家禽。

10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10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103、经过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10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10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106、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107、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108、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109、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水浒传》中第77回内容梗概是什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录说话四家: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学术界大多认为并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书商故弄玄虚,实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间之产物。因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后一页或二页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页故事,但页码却连接而无中断,明显是书商偷工减料,为欺骗顾客而做的手脚。删节本通常都是为了减省成本而印制的。

鲁迅称宋之说话人多高手,而不闻有著作;现存讲史平话多为元人作品(1982,127页)。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备《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其雏形。

总括这一小节内容:中国讲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说书人尤其喜欢讲史。北宋时已有霍三究以说三分著名。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长的专制帝王统治时代,很奇怪的是,中国小说和戏剧一直遭受正统文士的忽略和歧视,以致这类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现。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总是难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遗憾。我们这个课程选讲的几部巨著,其作者无一不有类似的情况。

《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说是罗贯中。有关其籍贯、生平事迹的记载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简略。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四说: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东原(山东东平)人,四是庐陵人。数十年来,以前两种说法为多,但迄无定论。今人刘知渐、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东原说。从现有资料看,以东原说较为可信。

—、太原说

明佚名《录鬼簿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二、杭州说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考·传记”类云:“《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

三、东原(东平)说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云:“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王利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1983,240-265页)从元代赵偕(字子永,慈溪人)《 赵宝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门人中找到罗本和高克柔二人,认为罗本即罗贯中。这涉及《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中唯一的好官是东平太守陈文昭,何以如此?原来慈溪县令陈文昭向邑人赵宝峰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宝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编《宋元学案》就将陈文昭也列为宝峰先生门人,于是不难解释《水浒传》唯一好官是陈文昭之谜。《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分明是罗本,东平是其父母之邦。把这个好官说成是东平太守,王利器认为是“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谭洛非编,1992,119-130页)也从《 赵宝峰 先生集》和《宋元学案》找寻资料,认为罗贯中原来名本,字彦直,东平人。元亡后投奔居于浙江慈溪的兄长罗拱字彦威,罗拱为宋宗室后裔赵宝峰的门人,所以罗本也师事赵宝峰。贯中恐是别号。

至于罗贯中的生平,有以为是南宋人。有以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为元未明初人这说法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动乱的经历和作家的政治抱负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实质的影响。以下引述周邨、冯其庸、章培恒、周楞伽等人的说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书元人所见罗贯中〈水浒传〉和王实甫〈西厢记〉》(1985,76-82页)一文,认为“罗贯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间人。”其说可约略参考前面“讲史文学之源流”一节我们所引周邨的意见。

二、约生于 1295年前后(冯其庸、章培恒)

冯其庸《论罗贯中的时代》(1991,80-93页),认为既然罗贯中与葛可久并提,葛是元人,罗当然也是元人。从《录鬼簿续编》的记载推算,罗贯中大约生于元贞元年(1295年)前后,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后,大约活了八十五岁。

章培恒《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页)坚持以书中今地名来考证一本书的成书年代,并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时间,他认为《三国演义》约成书于1329年前后,其时罗贯中当在三十岁以上。

三、约生于1330年(鲁迅、周楞伽)

鲁迅《史略》(129页)认为是“元明间人”(约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说札记》(1981,第四期,76-82页)同意鲁迅的说法,认为罗贯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结合各家意见,大致是这样:罗贯中东平人,原名罗本,字彦直,别号贯中,又号湖海散人。大约为元末明初时人,曾入张士诚幕府,后来隐居浙江慈溪,从事创作,明初去世。著有杂剧三种,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又著小说六种《三国演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话》、《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一般相信,《水浒传》这部小说也包含了罗贯中的心血。

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主要有四说: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叶。无论如何,因为不能否定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编撰者,则写作年代就无法跳出罗贯中生活的时代,成书年代必须结合罗贯中的生卒岁月来看。

一、宋以前说

周邨主张《三国演义》成书于宋或北宋以前,我们前面已引述他的说法(见本单元,第3页)

二、元代中期说

袁世硕《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1991,94-108页)一文认为该书用三百三十多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与宋元间的平话很近似。且引用时或言唐贤,或言宋贤,不言“元贤”,实是元人口吻;书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个别几个笔误外,几乎全与元代行政区名称相符。因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的旧地名,因此将作注的时间断在此年,再往后延伸十几年,基本上可以确定书成于元中期,大约是十四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他并认为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视为罗贯中原作。

三、明初说

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3,280-295页)一文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硕断书中小注年代于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认为地名情况复杂。他认为罗贯中在明初开笔,第十二卷写作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年),全书初稿完成于1371年以后。他还认为根据《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以齿序排名,罗本处于第八位乌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间,生年约在1315年至1318年之间,卒年估计在1385年1388年之间。开笔时罗本贯中约五十馀岁。

四、明中叶说

张国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1983,266-279页)一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写成,而元刊《三国志平话》为新安虞氏至治年间(1321-1323)所刊五种平话之一,篇幅仅有八万字,文笔粗糙简陋,《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为其十倍,手法成熟,从发展过程看,必远远产生于平话之后。张国光因此认为,“此书的撰成,既不会是元代,也难以肯定是明初,其时当在明中叶。为此书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计由于蒋大器写序后无钱刻书,过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光是抛开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作者来立论的,这样就不必顾虑成书年代是否与罗贯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结合罗贯中生平来看,以第二和第三两种说法较为接近事实。如果第四种说法合理,则明中叶是开始流传的时间。

版本

—、嘉靖本

现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题目唯七字。书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罗的原著,但现在怀疑者不少。

二、志传本

现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刊刻的几个版本,简称“万历诸本”。以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余氏双峰堂刊本较早。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较质朴。不少学者认为“志传本”的祖本较嘉靖本早。

三、李评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评三国志”,系万历后、天启间无锡人叶画假李卓吾之名伪作评语刊行,故又称“伪李评本”。将嘉靖本回目每两则并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等几种。清代毛宗岗据以删削修订为毛评本。

四、毛本(毛评本)

“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纶、毛宗岗父子假借金圣叹名义评改“伪李评本”,全面修订而成。鲁迅说毛氏父子主要进行三项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应该注意的是,李悔吾认为该书比以前的版本更强化封建正统思想,而在艺术加工方面则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这四个版本系统,总归起来,实际只是三种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二是《三国志传》系统,三是毛评本系统。至与“李评本”因为被毛宗岗修订后已融入毛评本,跟毛评本应属同一系统。目前书坊排印的本子,绝大多数是毛评本系统,不过在校勘时通常会参考嘉靖本的异文做些改动。

三、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

晋陈寿编撰《三国志》,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馀种为之注。我们知道魏晋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据具体事迹;后来《世说新语》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评人物风气流传一段时间,影响所及,许多人对于当时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谈说过程中,一方面兴趣浓厚不减,而口耳相传之间又增添讲者的主观意见和个人色彩,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画遂有越来越精彩的现象。

例如说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文献有三十多种。这是现存文献而言,实际一定不止此数。

唐代论述三国的诗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则有约八十篇。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当时出现而遗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诗文外,元杂剧以三国故事入戏的有六十多本。这更值得注意,一是当时三国故事个别片段巳发展得很成熟,才能编为戏本,二是戏比诗文流传更广泛,影响更大,与小说发展变作互为因果。而宋以来流传的说三分,此时成为平话小说《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更成为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但原来的故事却是零星存在的。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终组织成长篇巨著,实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这过程可说是年深月久。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当然《三国演义》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国志》的,也有间接取自《三国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献的史料,更多的则是后世已敷演充实的(俗语“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戏剧作品,已将三国故事贯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综论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陈寿《三国志》录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编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则遗留在文人笔下或民间。

第二个阶段是《三国志》成书后初期,尤其是东晋、南北朝,因为去三国未远,仍有大量文献和民间传说流行,但故事内容大约无可避免开始出现增添或转变的情形。

第三个阶段是唐,宋时代文人的歌咏和说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传说走向理趣,后者则使零星故事组合成较长的单元。

第四个阶段是元剧作品。元代许多剧作家都尝试将三国故事敷写成情节精彩的剧本。就以吕布和貂禅的故事为例,现存的剧本有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武汉臣《虎牢关三战吕布》(残缺),于伯渊有《白间斩吕布》。另外元南戏有《貂蝉女》(残缺)。见微知著,可以估计元剧作家对全部三国故事发扬光大之贡献。

第五个阶段是罗贯中的成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确是的论,尤其是博采各种典籍包括史注、笔记、传说、平话、剧本、诗文等,共冶一炉,成为巨著。这当中实际上汇集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在罗贯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节方面进行修改加工的无名作者,也同样功不可没。罗贯中可以说是后期一个集大成者。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坊间流行的《三国演义》毛评本在书前有一篇《读〈三国志〉法》。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赏《三国演义》的文章,包括内容和文学技巧的剖析。当中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正确,但却是很有启发性的,不可不读。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因为历史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者在编写时可以融入个人的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较明显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扬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主调,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毛评本,说“强调正统”是该书主题,应该不会错。而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也与作者所处元未明初的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漫稿》举了许多例子,建议翻阅原书。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过去的评论家多受影响,不敢推翻其说,几成定论。其实鲁迅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屡屡如此。例如:要与马超比试武功;谩骂孙权,拒不联婚;耻与黄忠并列,不受五虎将印;四是轻视陆逊,因而招致失败。

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是用浅白的文言写成的,言简意赅,语气明快。这在封建时代一般稍能识字者,大约均可欣赏,有利于传播。

《三国演义》一书,特别是毛评本,移用了古代文学家很多诗词,与白话文比较,使用浅白文言文,更能够使之与这些诗词在语言风格上较为统一和谐。

《三国演义》一书创造了很多成语,引用或自造许多谚语,生动活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

六、《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该书是历史小说鼻祖,后世历史小说不少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二是该书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戏剧家多从中取材改编为剧本;三是后世诗文作品取以为典故,或作为咏唱题材;四是《三国演义》语言精警,能丰富后世作家之用语。

  • 评论列表:
  •  黑客技术
     发布于 2022-07-10 15:43:08  回复该评论
  • 加会议了。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1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20、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2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22、经过教育,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2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